学校主页

【媒体看医大】《南国早报》报道我校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授:以AI破局, 以使命扎根

来源:附属武鸣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4 作者:陈溯 唐建富 校对:李健 审核:陆萍

| |

2025年10月23日,《南国早报》以《以AI破局, 以使命扎根!广西病理学教授绘就基层医疗“新质”答卷》为题对我校附属武鸣医院病理学教授秦雯博士的相关工作作了专题报道

报道链接:https://app-h5.ngzb.com.cn/shareArticle?news_id=1728322762


以AI破局, 以使命扎根!广西病理学教授绘就基层医疗“新质”答卷

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陈溯/文 唐建富/

通讯员:陆芳荫 李健

AI能否诊断癌症?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秦雯博士给出了肯定答案。她深耕病理领域十余年,她敏锐捕捉医疗技术变革趋势,带领团队以AI为刃突破技术壁垒,为精准医疗攻坚书写“新质”篇章。

AI攻坚破局:啃“数据硬骨头”,促技术落地

作为病理领域的资深专家,秦雯早早开始关注肿瘤分子病理检测与AI诊断融合的发展方向。但当AI技术进军病理诊断时,“数据孤岛”成为最大阻力,不同医院数据格式不统一、标注标准混乱,高质量训练数据集无从谈起。

秦雯带领学生进行病理检测。

“新质青年就要敢当‘开荒牛’。”她和团队一起化身医疗界的拓荒者,逐份梳理上万例病理样本,从切片扫描到病灶定位,再到分子指标标注,每一步都由资深医师人工核验。

秦雯和团队成员不断反复比对原始病历与检测结果,最终啃下数据积累这块“硬骨头”。当AI系统首次独立诊断出早期胃癌时,团队成员喜极而泣——这一突破不仅验证了AI病理诊断的临床可行性,更将病理诊断效率与准确性提升数倍。

在核心技术突破后,团队将AI应用的视野投向了更广阔的领域。今年,秦雯团队接到了医学动画教学AI视频制作任务,面对项目推进困境,她与主动自学动画软件的本科生莫宁宁并肩作战,拆解任务、梳理病理知识点,将“肿瘤浸润深度”等专业术语转化为可视化脚本,将病理知识与AI视频特效深度融合。最终,AI视频斩获第23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大赛一等奖。

使命延伸下沉:让技术“蹲下来触摸大地”

科技的价值何在?在秦雯看来,“新质青年的高光时刻,不在科研成果的顶刊论文里,而在老乡的笑容里”。正是这份初心,驱动着她用科技为基层医疗注入新动能。

在实验室里,秦雯带领学生专注于科研工作。

过去,当地肿瘤患者需往返百公里到市中心医院做检测,耗时费力且易延误治疗。如今,秦雯带领团队打造出武鸣区分子病理检测平台,填补了区域肿瘤分子病理诊断空白,让当地患者“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同质的精准诊断服务。

而团队下一步的目标更为远大。“让AI病理车开进村村寨寨!”秦雯描绘着她的蓝图:她计划带领团队打造“5G + AI移动病理检测平台”,将三甲医院的诊断能力“折叠”进移动检测车,下沉至乡镇卫生院,让前沿医疗技术真正“蹲下来触摸大地”。

秦雯。

从武鸣区分子病理检测平台让患者“不用跑市中心”,到立志将移动检测车覆盖村村寨寨,秦雯团队正以“新质”力量践行医者使命,让科技的温度温暖每一位基层患者。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