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发布时间:2025-11-01 作者:张述绍 摄影:梁志立 校对:韦杨 审核:许海东 郑茸
|
|
为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更好地将“医患命运共同体”理念从理论层面转化为实际行动与制度创新,11月1日上午,由《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中国抗癌协会、广西医科大学等8家单位联合主办,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广西抗癌协会等单位承办,130多家单位协办的“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我们在行动”暨第五届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学术大会在南宁开幕。我校党委书记陈川,浙江大学医学院控烟研究中心主任、俄罗斯基础与社会科学院外籍院士杨廷忠、《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会长杨放以及各界医学人文专家学者等500余人参加开幕式。开幕式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刘灵光主持。
开幕式上,陈川代表学校向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立了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把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提升医学人文关怀,构建和谐的医患命运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疗界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此次活动将深化对医患命运共同体等核心人文议题的理解,汇聚全国智慧,推广全国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在医学人文建设中的特色经验,为构建可持续、高质量的新时代医患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教授表示,在守护生命、探寻健康的征途上,医生与患者的关系早已超越了传统的服务与微服务模式,而是演变为共同承担风险、共历荣辱的命运共同体。构建医患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内在需求,更是构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途径。杨放指出,医患共同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持续的任务,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形成多方联动的格局,共同推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王明旭表示,本次活动亮点纷呈、意义非凡,集中体现在“10个首次”方面,并提出四大核心推进路径,为推动医学人文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
活动当天还安排了院士专题报告环节和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长参与的高桌对话活动,以及作品征集活动颁奖典礼。
据悉,本次大会的时间为10月31日至11月2日共计3天,大会精心设计了医学生论坛,优秀案例、论文、叙事故事交流论坛、患者论坛等6个分论坛,这些分论坛涵盖了医学人文关怀的多个维度,为不同领域的参与者提供了交流与学习的平台。

陈川书记致辞

刘灵光副书记主持大会

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致辞

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会长杨放致辞

《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主编王明旭致辞

颁奖典礼

扫一扫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